今天是: 欢迎来到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24小时新闻阅读排行
热点资讯
  •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编委安徽是个好地方网12月2...


视频鉴赏

图文鉴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聚焦 >
谈“孝”——由明光路街道开展的“以孝治家”行动说起
发布日期:2020-04-02  文章来源:   作者: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谈“孝”

——由明光路街道开展的“以孝治家”行动说起

东 海

  近日,《安徽是个好地方》编辑部给我寄来几期报纸,我看到了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在开展“以孝治家”行动,感觉很好,建议继续开展下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又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的一切行为所要遵循的规律和法则。孝,按照拆字法来拆分,上“老”下“小”谓之孝,它强调人的血缘关系的延续性。正是孝使血缘关系才能一环接一环地传接下去。《三字经》说:“孝于亲,所当执。”就是说孝敬父母长辈是天职,是必然的,血缘关系决定你就必须这样做,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因为孝的道德高尚,所以古代践行孝的故事能广泛流传,如“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九岁,母亲早故,就跟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但黄香非常孝顺,夏天很热,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先扇凉了,让父亲睡觉;冬天很冷,他就自己先睡下把席子温暖了,再请父亲睡下。这个故事被《二十四孝》记载。再如宋朝大诗人、大书法家又身居高官的黄庭坚,尽管家中仆人众多,但他不管多忙,都要亲自为病中母亲刷便桶,一直坚持到老母逝去。有人对他说,你已经是国家重臣,这样小事可以叫仆人去干。可是黄庭坚却说:“孝顺我的母亲和我的官位名分没有什么关系,孝顺父母是对养育之情的感恩。”这样孝的故事有很多,不管贫穷富贵、地位高低,对父母长辈的孝敬都是一样高尚。

  “孝”,不是自然而然就能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养成。教,按照拆字法,左边“孝”,右边“攵”,组成一个“教”字。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必须从孝开始。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说教化一切都从孝道中产生。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孝经》,在汉代得到广泛宣传,不仅成了学生的课本,而且还成为选拔官员考试的科目。隋唐时《孝经》广行于天下,李治皇帝将《孝经》列为上经。明清时期,《孝经》成为人们必读必尊的经典。明太祖说《孝经》是“孔子明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垂万世”。清代顺治和雍正两帝都亲自为《孝经》作注。正因为历史上历朝历代重视《孝经》的宣传推广,才使得孝这个道德根本深入人心。除此以外,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家风家规家训的教育。这方面典籍相当丰富,著名的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司马光的《家范》以及近代《曾国藩家书》等等。这种厚重的文化传统教育,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家庭的日常家教中。其中,古人写给孩子的教子诗就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教育方式。例如,有一位教书先生在其儿子幼时丧妻,他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成人,可是儿子结婚后听信老婆谗言,致使老人衣食不足。一天早上,老人隔窗看见儿子和媳妇高兴地给孩子喂饭,随即写了一首《训子诗》:“隔窗看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并把它贴到大门上,儿子和媳妇看到后,羞愧难当,遂痛改前非,百般孝敬老人。

  《孝经》中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他告诉我们,孝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古代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孝道,就因为它对安邦治国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和仁、义、礼、智、信“五常”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尽管在今天看来它会有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精髓中仍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不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其永久的价值。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传承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开展的“以孝治家”行动很有意义,不仅带来了社会崇尚“尊老”、“敬老”、“养老”的好风气,而且还能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