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24小时新闻阅读排行
热点资讯
  •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编委安徽是个好地方网12月2...


视频鉴赏

图文鉴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聚焦 >
郝欣富:“以孝治家”彰显人间大爱、初心使命
发布日期:2020-03-31  文章来源:   作者: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以孝治家”彰显人间大爱、初心使命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郝欣富
 

  “夫孝,德之本也。”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魂,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根。中国人把孝道视为人格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康之本。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等理论和实践,把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和社会治理理念升华到崭新境界。在新时代,明光路街道深入开展“以孝治家”、“孝进社区”系列活动,赋予了“孝”以新的内涵,彰显了人间大爱,践行了初心使命。

  “孝”是做人之本,品德之魂,也是考察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清代《围炉夜话》提出“孝居百行之先”,意思是说孝居一切善行之首。善行有千万种,为何“孝为先”呢?这是有其深刻道理的。所谓“善”,就是善良、慈善、友善、亲善等。看一个人善与不善、真善或假善,首先看什么?就是看其对自己父母、长辈的态度,看其对自己父母、长辈是否知恩图报,尽其孝敬赡养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了就是孝道,否则就是背道甚至是大逆不道。孝道、孝行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不仅是家庭之事。在孝与不孝之间,可以透视出一个人内心之善恶,德性之优劣,人品之好坏,也可以折射出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由此可见,孝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了解、考察、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尺。试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父母都不孝不敬,不知感恩戴德,不尽赡养的责任义务,甚至打骂爹娘,还能指望他对别人友善、对人民负责、对党忠诚吗?中华民族自远古就把孝亲敬老视为崇高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并世代相袭。传说,尧之所以传位于舜,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三德”(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孝行、友行、顺行)。时至今日,我们在生活中交朋处友也好,工作中选人用人也罢,也应当考察了解其“孝行义举”、“家庭表现”。

  明光路街道大力推行“以孝治家”、“孝进社区”,抓住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关键点、牛鼻子,也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说其是关键点、牛鼻子,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孝”,就等于抓住了做人的根本、道德的灵魂、教化的核心、治理的根基。说其是“问题导向”,因为长期以来在价值交换原则的驱使下,一些人价值扭曲,道德滑坡,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拜金主义,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而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孝道失范。因此,明光路街道在社区从突出“孝道”、“唤醒良知”入手,注重“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触点虽小,实则是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区治理的强基固本铸魂之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孝”是维系亲情之纽带,营造家庭和谐之基石,也是加强社区德治的基础。《孟子·离娄上》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说,不孝有三种表现,其中“无后”是最大的不孝。那么,不孝有哪三种表现呢?又怎样理解“无后为大”呢?所谓“孝”,就是为孝敬父母,感恩反哺,尽到赡养的责任和义务。而不孝主要表现为: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也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其一;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勤奋努力供养父母,这是其二;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其三。在此,“无后”不仅是指没有后代,可进一步引申为“无人赡养父母”。这就告诉我们:“孝”不是没有原则的一味顺从,不能口惠而实不至,不可半途而废,而要代代相传、持久永续。由此可见,孝是维系家庭关系的伦理观念,是规范家庭成员的重要规范,充满了关心关爱、人文关怀之温馨,彰显了中华传统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智慧。长期以来,为了维护和传承孝道,中国民俗中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清朝年间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叟宴。以此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对不孝行为采取严厉手段严惩。由此看来,孝道已由家庭伦理,延展成为“德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法制相衔接。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而如今,亲情缺失、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六亲不认”等不孝不敬、忘恩负义现象,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因此,有必要唤醒孝道,倡导孝行,尤其应当赋予传统的孝道文化以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明光路街道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旗帜,以践行孝道为主要内容,以“孝行天下,天下孝行”为目标,以社区为依托,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孝治家”活动,这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水平、增进社区和谐的有益探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孝道开始做起,在家庭中做好儿女、好夫妻、好父母,进而在社会上做好百姓、好领导、好同志……如此一来,夫妻和谐了,家庭和谐了,邻里和谐了,国家也就和谐了。

  时代赋予“孝”以崭新内涵,制度优势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得以真正实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传统之“孝”升华为人间大爱。《孟子·梁惠王上》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即在赡养孝敬自己长辈的同时,也要关爱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这就把家庭之孝上升为社会“仁爱”,把道德层面的“孝道”上升为社会治理的“德治”,使“孝治”成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历来主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是一体”,“齐家”与“治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限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种美好的理念、愿望终究无法达成。直到后来先进人士、团体提出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目标,并通过不懈奋斗逐步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想境界的实现才得到了可靠保证。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新时代鲜明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大爱境界,从而使家庭“小孝”升华为人间“大孝”,把“孝道”上升为国家社会的“孝治”。

  明光路街道在推进“以孝治家”过程中,通过“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实施“三大工程”综合施策,做得扎扎实实,成绩实实在在。其中,通过“三驾马车”即组建“基层党组织队伍”、“义工队伍”、“慈善企业家队伍”,为这项活动提供了政治引领、人力支撑、物质保证。通过“三大工程”即推动“社区书院”、“以孝治家大食堂”、“健康家园”项目,从孝道文化培育、日常生活照料、健康人文关怀等多层面、多角度综合施策,从而使“以孝治家”活动深入到每个社区,让孝文化渗入到每个家庭,并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暖心过程。

  我衷心地为明光路街道“以孝治家”活动点赞!

  郝欣富简介

  郝欣富,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长期从事党建理论、中共党史研究教学工作。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先后在《求是》、《政治学研究》、《中央党校学报》、《安徽日报》、《江淮》杂志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研究10余项。近年来,为财政部编写《基层财政干部廉政道德教育》教材,广泛用于全国基层财政干部培训;主编《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读本》,被列为省委党校和部分市级党校教材;主编《理想之光——安徽革命传统教育讲稿》,被列为省委党校教材;主编《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实证研究》蓝皮书,由财经出版社出版;主编《直面挑战——执政党自我管理与风险防范》,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应邀到全省各地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