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24小时新闻阅读排行
热点资讯
  •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编委安徽是个好地方网12月2...


视频鉴赏

图文鉴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聚焦 >
汪言海:报恩,从我做起
发布日期:2020-03-30  文章来源:   作者: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报恩,从我做起

《安徽日报》原理论部主任 汪言海
 

  吴玉叶先生在《“孝” “伦理”与“报恩”》一篇短文中说:“孝”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但最为重要的就是“报恩”。我赞成吴玉叶先生“‘孝’即是报恩”的理念。至于怎样实践这个理念,我主张“报恩,从我做起”。说到了“我”,可能就有当下社会出现的“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嫌疑,只能敬请原谅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玉叶先生在短文中所说:“以‘孝’为核心的血缘亲情,又是维持家庭、社会和国家正常秩序的重要基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这个基础动摇了,一切的秩序都将崩溃!”因此,我认为,报恩的首要层次是报答父母和家庭的养育之恩。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出生在一个极端贫困的家庭,从小就逃荒要饭。在这种环境下,父母千辛万苦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7人,其中,又举全家之力把我培养成一个大学生。这是我首要感恩的。新中国的成立,使穷人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大学的。就我而言,这要感恩我的家人——父亲、母亲、哥哥、姐姐,以及一切帮助过我的人,特别是我永不忘怀的母亲和父亲。记得外出逃荒要饭时,每当讨到新鲜的饭菜,母亲总是让我先吃;而讨到剩饭、馊粥,总是她吃。她说,她肚皮好,吃什么都不拉肚子,拉了也不怕,到田埂拔一把马齿苋,煮一碗吃下就好了。此言此情,永世不忘。因此,我大学毕业后,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拿到工资后,除留下生活费外,剩下的全部寄回家。改革开放后,年迈的父母,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都生活在农村,我不仅全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在哥哥、姐姐以及妹妹们遇到困难时,如生病啦,受灾啦,等等,也是报着感恩的想法去全力支持的。好在我有一个出身书香门第、通情达礼的老伴。母亲有句口头禅,叫:“儿子是自己养的,媳妇好才是真好!”因此,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老伴的口碑特好。一个星期天,我和老伴陪母亲在合肥瑶海公园散步,老伴偷拍了一张我搀扶母亲的照片。前些天这张照片被翻了出来,这张照片成了我对母亲永远怀念的纪念珍品。

  报恩的首要层次是报答父母和家庭的养育之恩,这是对的,正如玉叶先生在短文所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必须要报“生养”之恩,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善缘”。这个“善缘”,便是家庭、社会、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有了“报答父母和家庭的养育之恩”这个基础和前提,再来报国家之恩、社会之恩和人民之恩,由“小孝”至“大孝”,报恩的境界和范围就有了提升和扩展。正如玉叶先生在短文中所说:所有公职人员视人民为父母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来自于人民、得益于人民,故需要报恩于人民——这不仅给“孝”注入了新的内涵和生机,同时又增添了一个“善缘”。我很赞同玉叶先生的这一思想理念:不仅各家的子女需要报恩于父母,而且所有的公职人员也都应该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服务于他们。有消息说,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在开展“以孝治家”行动中,不仅是这样要求的,而且也正是这样做的。这就很好,值得肯定和点赞!

  说到“报恩,从我做起”,我想,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每一个街道都从我做起——像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那样开展社区“以孝治家”行动,那么,我们整个国家将更加繁荣富强,社会将更加稳定和谐,岂不美哉!

  汪言海简介

  汪言海,《安徽日报》高级记者、原理论部主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41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6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72年从皖西日报社调入安徽日报社后,长驻六安、巢湖记者站工作。1987年起先后任安徽日报社任农村部副主任、经济部副主任、评论理论部主任、经济部主任、编委等职。

  曾两次获“安徽省优秀编辑”称号,入选“安徽省第三届新闻十佳”。两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七篇作品获“安徽省好新闻”一等奖。2002年8月获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晚霞奖”。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和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颁发的2013年度和2014年度“优秀专家”证书。

  出版有《心声集》、《新闻的背后》、《新闻采写十五讲》、《新闻评论不神秘》等新闻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