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治”实践意义重大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 张彪
“安徽是个好地方网”近期约请了许多“新闻工作者”、“学者”、“思想者”, 针对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以孝治家”行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宣传推广,效果很好、影响很大。我也受邀参与,谈点感想。
“以孝治理”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社区治理创新。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积极挖掘社区工作资源、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社会义工、慈善企业家的优势作用,以推动“以孝治家大食堂”、“社区书院”、“健康家园”等“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开创了一条既能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积极协调各类社区关系,又契合社区民众需求的德治、自治、共治新路子。以“以孝治家”引导群众培育孝心、遵守孝道、推广孝行,逐步营造出充满道德情怀、团结友爱、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形成了新时代社区治理、文明实践的强大聚合力。
“以孝治理”是社区治理迎考中的实践答卷。随着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城市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做好基层社区有效治理工作实现“善治”,成为各级党组织必须面临的“时代考题”。这既是对治理能力的挑战,也是对组织者、领导者智慧的考验。合肥市明光路街道“以孝治家”的生动实践,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以社区共治为依托,以家庭和谐幸福为目标,以践行孝道文化为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社区引领能力、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形成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风尚和强大正能量,实现善治、共治、自治融化,增强了全体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以孝治理”是在用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挖掘、传承与运用,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填海巷社区已经给出答案。“孝”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历史中为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瑰宝,引导、规范着千秋万代国人的价值理念及言行,教化和滋养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行和精神的形成。孝道文化本身蕴涵着孝敬父母长辈、尊敬老人等优良文化传统;从古至今,成为我国社会的最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传统美德,其核心就是爱老、敬老、养老。积极发扬孝道文化,正是“以孝治理”所体现的价值所在。
“以孝治理”是“德治”的具体表现形式,道德是实现良治善治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仍然面临不少新问题,诸如不敬不孝等道德滑坡现象严重破坏了社会文明与人民群众的幸福。面对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亟需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强化道德自律。纵观历史,党中央始终注重发挥德治的作用,以道德教化促进善治。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很注重利用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等塑造国民共同价值观念,使社会治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肥市明光路街道推进“孝治”建设,提升“家人”的素质修养,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产生,正是“德治”的具体表现形式。实践中,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评价个人、家庭、社会的“孝”的道德状况,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文明水平的提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其现实意义、指导意义十分重大!
张彪简介
张彪,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省委党校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省重点智库),中国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双聘教授”,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电视台特约评论员,省委讲师团(省直机关讲师团)高端宣讲教授。所授专题课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首届精品课程、安徽省首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精品课程。连续获得“省委党校教学标兵奖”,省委党校优秀教师,省委讲师团“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称号。
近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安徽日报》等报纸和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撰写、编辑咨政报告多次获得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决策时采用,荣获2017—2018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