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与爱民
——有感于合肥市明光路街道“以孝治家”行动之八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黄家海
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孝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提倡行孝,由孝敬父母,到尊老爱幼,再推广到爱人民,成为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动力。
几年来,明光路街道通过扎实开展“以孝治家”行动,实施“以孝治家大食堂”、“以孝治家社区书院”和“以孝治家健康家园”三大工程,使社区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精准服务,解决老人就餐、儿童教育和居民健康等问题。此项惠民之举,让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到街道党工委真心实意的爱民之举。
由此联想到:早在春秋时期,晏婴为了实践他的“孝道”,大力提倡“爱民”。《晏子春秋》里写道:“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再高也没有“爱民”这一境界高,一个人的贡献再大也没有让民众快乐的贡献大。
我们党一直传承着爱民的光荣传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注重“爱民”、“亲民”。毛泽东一生视人民为衣食父母。早在创建瑞金革命根据地时期,他就时刻与人们群众心连心,并十分关心群众生活。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到“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问题时,他说:“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他把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具体到衣、食、住、行和婚姻方面。他又强调:“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由此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利益问题是很具体的,是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经常深入农村、企业、部队、机关、学校、街道进行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疾苦。今天回顾这些,无不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深重浓厚、真挚坦诚的“爱民”情怀。
在“爱民”思想理念的映照下,我们党涌现出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兰辉、沈浩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他们听民声、访民意、分民忧、解民难,与人民群众心贴心、情相连。把人民群众当父母、当亲友、当老师,真正践行了“爱民”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和谐共融的鱼水深情。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组织和动员广大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和解放军战士奋斗在抗疫第一线。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赴抗疫前线调研和指导工作。在与病毒的战斗中,有少量医护人员感染,有的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履行职责,敢于担当,冒着风险,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大爱,一种崇高的善举,也是一种大孝。
明光路街道自2015年开展“以孝治家”行动以来,继承和发扬党的“爱民”光荣传统,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旗帜,以践行孝道文化为基本内容,以“以孝治家”为行动目标。由党组织统筹组建“基层党组织队伍”、“慈善企业家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合力共同推进“以孝治家”行动。在实施“以孝治家大食堂”、“以孝治家社区书院”和“以孝治家健康家园”三大工程中,紧紧围绕“孝”这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孝文化”活动。同时,要求辖区内的干部,要用孝敬父母之心服务于社区居民群众,从而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老人照顾、青少年儿童教育、小区综合治理,推动社区居民关心的各类切身利益问题得到解决,不断优化社区环境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我们相信,在合肥市瑶海区以孝治家行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孝治家”这个心系百姓呼声、关心百姓生活的“孝”的花朵,一定会在中华灿烂文明之地遍地绽放。
写于庚子年二月十二
黄家海简介
黄家海,安徽省五河县人。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副厅),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正厅);安徽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九届安徽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社会学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原常务理事。
出版专著《学思集》《论衡集》《心语集》《观悟集》《励志集》等,先后主编《社会学家谈和谐社会》《民生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安徽经济蓝皮书》等多部著作。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40多篇,其中有多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