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的精准之举
安徽省公安厅原纪检监察二室主任 陈绍发
最近,在“‘安徽是个好地方’微信平台”上,我阅读了“安徽是个好地方网”总编辑段贤来采访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罗效民的一篇访问记《孝的圣火在“明光”燃烧》。读后很受教育,颇有感悟,情不自禁要为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党工委开展以孝治家活动拍手点赞。
开展“以孝治家”行动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系列工程。“以孝治家”不仅能够推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有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以孝治家”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充满着不可估量的正能量。
第一,“以孝治家”是弘扬孝道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概括为十二个字,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根基,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每个人都要从孝道开始做起。若如此,做儿女的是好儿女,做夫妻的是好夫妻,做父母的是好父母,做官的是好官,做百姓的是好百姓。当我们每个人都努力把孝道做好了,夫妻和谐了,家庭和谐了,邻里和谐了,社会风气也就和谐了。
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党工委领导发动辖区内广大居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旗帜,以践行孝道为主要内容,以学习《弟子规》为主要读本,以“孝行天下,天下孝行”为目标,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了“以孝治家”活动。推动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进一步提升,使社区敬老孝道蔚然成风,孝道文化进一步弘扬。
第二,“以孝治家”是传承良好家风的核心内容。“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早已为新时代的家国之基做过如是阐述。家风,连着民风,连着党风,连着政风。千千万万个家庭就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古代人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千万万家庭的家风代表着一国之党风、政风、民风。家庭是生活的场所,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人感受、影响最大、最可信可学的一种文化传承,也是爱的传承。家风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与保证,良好的家风带给人们良好的精神内核,让每个家庭充满正能量,让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好家风之光,几千年来,如同一盏灯,照亮人心最温暖的走向,规范人们最和谐的相处,成为促进各民族同胞相互融合、团结共存的核心引导力量。
第三,“以孝治家”守住初心多措并举。“以孝治家”响应了党中央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初心,回应了基层百姓的迫切需求,顺应了当下社会风气的迫切要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党工委开展以孝治家活动不空喊口号,不搞形式主义,依靠“三支队伍”,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多措并举。“三支队伍”是:“基层党组织队伍”、“义工队伍”、“慈善企业家队伍”。他们把这“三支队伍”称之为“三驾马车”。在具体施行中,“基层党组织队伍”负责政治引领,规范“以孝治家”的正确发展方向;“义工队伍”组织社区内的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活动,解决“以孝治家”活动的人力问题;“慈善企业家队伍”的善行义举,捐资捐物,解决了“以孝治家”的物力问题。通过开展“以孝治家”活动,瑶海区明光路街道辖区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以孝治家”是民心所向,是党风、政风、民风所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参与,形成了强大的群众力量。由此想到,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以孝治家”,各地乡镇街道都像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党工委那样,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优秀孝道文化的新路子。
陈绍发简介
陈绍发,安徽省全椒县人。曾在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从事宣传文化工作20载,曾任《安徽国防教育》主编(副团)。转业地方后,曾任安徽省公安厅纪检监察二室主任(正处),写过多篇关于加强公安机关党风政风建设方面的调研报告、意见、建议。现为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