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24小时新闻阅读排行
热点资讯
  •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编委安徽是个好地方网12月2...


视频鉴赏

图文鉴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聚焦 >
李本和:对孝的几点感悟
发布日期:2020-02-28  文章来源:   作者: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对孝的几点感悟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原馆长 李本和
 

  近日,从“安徽是个好地方网”和“‘安徽是个好地方’微信平台”上,看了黄家海、江观伙等领导同志围绕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开展的“以孝治家活动”撰写的体会文章,很受启发。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孝是我们的家庭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有句老话说“孝为百善之首”。可见孝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孝的内涵在深化,外延也在不断拓展。面对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我认为对孝字的理解也应有新的升华。

  一是从家庭“小孝”向社会“大孝”的提升。目前,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社会;随着医疗健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来有许多国家都将进入老年社会。如何对待老年社会?不仅是我国而且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现在我们国家强起来的历史使命和重担正落在“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肩上。完全由一个独生子女来孝敬父母是不现实的。即使现在放开独生子女政策,也不会解决家庭养老问题,只有靠全社会的青年一代来孝敬老人,通过各种社会医养机构来孝敬老人。因此,孝要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小孝升华为社会大孝,从孝敬每一位老人上升为孝敬整个中华民族,从孝敬中华民族上升为孝敬整个人类社会,共同为建设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尽忠尽孝。

  二是从内在“知孝”转变为外在“行孝”。现在“知孝”的人很多,但真正“行孝”的人很少。为什么呢?因为“知孝”容易,但行孝是需要个人付出的。不论是行家庭“小孝”,还是行社会“大孝”,都是需要个人付出的,有时不仅是体力和脑力的付出,甚至是生命和命运的付出。此次在与新冠病毒疫情的战役中,我们许多医护人员不就是为行社会“大孝”而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嘛!过去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讲的就是有的子女因受不了为生病老人擦屎倒尿的长期付出,离开生病年迈的父母而远走高飞。更何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社会诱惑,使现在真正甘心情愿地付出孝敬父母的人越来越少。有的青年人不仅平时不孝敬父母,而为了获得父母的一点财产,不惜与兄弟姐妹之间甚至与父母之间对簿公堂,以至于父母不得不在法庭上向子女索要十月怀胎的“房屋”钱。这更显示出“行孝”在当今社会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需要在整个社会大力提倡。

  三是孝应从“道德层面”向“政策层面”转化。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对孝的理解还停留在道德层面。谁讲孝道,仅仅是家里人知道;谁不讲孝道,无非是遭到左右邻居和社会舆论的批评。这与在金钱,权力,美色等社会诱惑面前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四是对老人行孝应实现从“膳养”向“孝顺“的转变。目前,一些人把对老人行孝仅仅理解为“膳养”老人,即给老人有吃有喝养起来就行了,这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行孝对老人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上的照料,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抚慰——要让老人生活的开心、顺心才好。如果仅仅是对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在家里请个保姆或护工就解决问题了。但是,对老人心灵上的抚慰,只有作为子女的角色才能真正理解和努力做到。

  五是对老人应从“死后行孝”向“生前行孝”转变。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老人活着的时候特别是有时生病的时候,做子女的无人问津,而老人死后则痛哭流涕,大搞殡葬仪式,大摆各种宴席;有时甚至全村人都出动,仪式规模空前隆重,铺张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有的还借机收取钱财。表面上看似乎很行孝,而真正受益的并非是去世的老人。笔者认为,应该在老人生前多行孝,尽可能的在生活上照顾好老人的衣食住行,在精神上力所能及地满足老人的愿望和需求,让老人活的开心舒畅,走的安心放心安祥,这才是对老人最好的行孝。

  六是要实现从“知孝”向“情孝”的转化。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情孝”是从“知孝”转化为“行孝”的重要心理环节。一个人对父母如果没有知恩报恩感恩的情感,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行孝的。苏联著名教育家在给一所学校的题词时曾讲过一句话:“你要爱你的妈妈。”这虽然是一句很通俗易懂的话,但意味深长。设想一个人如果连给予自己生命并养育自己成长的亲生母亲都不爱,他还能爱同事,爱单位,爱祖国吗?不要说行社会“大孝”了,行家庭“小孝”都不可能做到。因此,在理解孝字时,“情孝”很重要。只有有了知恩感恩报恩的“情孝”,才能对孝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既是一个人对父母行“小孝”的内在动因,也是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行“大孝”的心理基础。所以,要在社会上形成“知孝”“行孝”的社会氛围,培养下一代人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

  李本和简介

  李本和,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二级教授、图书馆原馆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心理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完成全国党校系统和省领导圈定课题及有关高校课题等项目6项,出版《思想工作心理学》《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课堂教学艺术》《《资本论》与当代》等著作10部,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100多篇,有3篇咨政报告获省委书记批示。

  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特聘学术委员、督导组成员,安徽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安徽外国语学院教授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