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肿瘤的预防与治疗
——访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胡长路
《晓丽访谈》栏目主持人 魏晓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安徽是个好地方网《晓丽访谈》栏目主持人魏晓丽,现在的时间是2025年3月9日上午9点30分,接下来我将在本网录播中心,采访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胡长路。敬请关注。
胡主任好!
胡长路:主持人好!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的广大网友普及一下何为肿瘤好吗?
胡长路:好的,当我们发现他人或者自己身上出现肿块时,往往最关心这个肿块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这其实是从肿瘤性质上分类的。人们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就是人们常说的癌症。癌症又分为上皮组织来源的我们称之为癌,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如果是间叶组织来源的我们称之为肉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滑膜肉瘤等。还有小部分肿瘤我们称之为交界性肿瘤,即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如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等。
主持人:请您重点介绍一下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好吗?
胡长路:好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性疾病。2024年2月2日,国家癌症中心在JNCC(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发布了2022年我国癌症发病情况,新发病例是482.47万。以此计算,我国每分钟有9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男性年新发恶性肿瘤209.61/10万,女性年新发恶性肿瘤197.03/10万。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恶性肿瘤的发生因素有哪些,好吗?
胡长路:好的。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仍然不能完全清楚。目前,把可能致癌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外源性因素,二是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有化学、物理、病毒、霉菌毒素等因素。如抽烟、黄曲毒素、乙肝病毒,HPV,酒精饮料 、槟榔,放射性等。研究表明,80%的肿瘤与外源性环境因素有关。
内源性因素有免疫状态、遗传素质、激素水平、DNA修复能力等。由于基因检测的普遍开展,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进行基因检测非常有价值。
恶性肿瘤防控关键在个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疫苗接种,积极参与癌症筛查来降低自身患癌风险。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治愈早期恶性肿瘤。通过综合治疗手段使晚期恶性肿瘤慢病化。
主持人:请问肿瘤指标高就一定是癌症吗?
胡长路: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有的体检者仅仅发现自己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就变得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表示一定有肿瘤发生,关键看升高的数值。有时候炎症,吸烟、结石,梗阻等也会导致某些肿瘤标志物的低水平升高。如果肿瘤标志物成倍升高就需要特别警惕。另外有的已经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所以肿瘤标志物即使不高,也不能排除恶性肿瘤。
主持人: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应对或处理呢?
胡长路:当我们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低水平升高时,而其他方面的检查正常,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如CT、B超、磁共振等未发现肿块时,可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每月复查这个肿瘤标志物。通常情况下,患有恶性肿瘤的人指标会持续升高。如果开始就发现肿瘤标志物成倍升高,除了动态观察还可以进行PETCT检查。
主持人:现在有不少人这样认为,在恶性肿瘤病人中,有1/3人是吓死的、1/3人是治死的、1/3人是病死的。您对此怎么看呢?
胡长路:我认为这个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了。我不否认在那个谈癌色变的年代,由于诊疗手段的落后,大部分患者确诊恶性肿瘤时已经是晚期了。个别或极少数晚期患者,因为患癌症而恐惧死亡。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癌症已经步入了慢性病时代。一部分肿瘤患者通过早诊断、早治疗获得治愈;一部分晚期肿瘤患者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生命得到了大大的延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接近一半的癌症可以预防;无法预防的,也有一半可以通过筛查,因早发现可以获得治愈的机会。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认为我们应当树立新的1/3的观念:即1/3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疫苗接种等进行预防的;1/3恶性肿瘤通过早诊、早治是可以治愈的;1/3恶性肿瘤通过先进的诊疗技术是可以延长生命的。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好吗?
胡长路: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大致可分为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两大类。肿瘤的局部治疗手段有大家熟知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上述治疗手段对于早期恶性肿瘤的治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晚期肿瘤患者为了减轻肿瘤症状也需要用到,但这时仅仅是作为姑息治疗使用。系统性治疗也就是全身性的治疗,属于肿瘤内科治疗范畴,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等。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内科治疗已经取得快速进步,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通过上述治疗手段其生存期得到了延长,呈现慢性病状态。
主持人:感谢胡主任条分缕析、思维严密的精彩介绍。各位网友,大家好!对胡长路主任的采访就到此结束了。谢谢收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