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徐岩
《晓丽访谈》栏目主持人 魏晓丽
晓丽: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安徽是个好地方网《晓丽访谈》栏目主持人魏晓丽,现在的时间是2025年2月26日上午10点 30分。接下来,我将在本网录播中心,采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徐岩。徐岩教授曾任安医一附院心内科主任,现任六安世立医院副院长、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首席专家。敬请关注。
徐教授好!
徐岩:主持人好!
晓丽: 据了解,现在有不少人都在关心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问题。您是这方面的大专家,能否请您给我们的网友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现状呢?
徐岩:好的。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生活条件改善及生活节奏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也就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问题了。根据我国人口普查和全因死亡统计数据,近年来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致死性疾病,而癌症则是第二位的致死性疾病。全球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大约有近2.5亿人。我国大约有8000万。我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重,这个数字还会越来越大。去年开始,我国政府在医疗改革政策中提出了医疗端口前移及强化慢病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就是为了强化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早期癌症的发现。
晓丽:刚才您介绍说,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请问,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徐岩:动脉粥硬化指的是胆固醇在中动脉内膜沉积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结果使其供血组织缺血或坏死。在心脏就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也就是冠心病;在大脑,就是脑动脉病变,结果就是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直到现在,病因仍然不明;但伴有某些因素时则比较容易出现,这些因素就称为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数十年研究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及肥胖是主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晓丽:针对我们国家的人群,最危险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什么呢? 我们国家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徐岩:根据我国的数个大型队列研究和北京市全因死亡归因分析以及全国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提示,我国全民致死原因中第一位致死因素就是高血压,我国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权重中第一位的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第二位危险因素是血脂异常,主要是指血浆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升高。目前,我国大约有近3亿的高血压病人和近2亿的血脂异常病人。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的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控制率仅为12-24%,虽然比20年前有明显提高,但仍不理想——欧美等发达国家控制率大约在50-60%,而我国的脂质异常患者达标控制率更低,在5-6%之间。
晓丽:刚才您提到了控制高血压是我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问题之一,那您认为我国高血压病人的目标血压应该是多少比较合适呢?
徐岩:在欧美国家,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是威胁生命的最重要危害,所以欧美以白种人为主要对象的高血压降压研究中发现,血压应该降到140/90mmHg,可以大幅度减少冠心病。但是如果血压进一步降低就有可能增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但在我国并不是这样的,在发表的含有不同人种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研究中发现,高血压导致的后果在白种人中以冠心病为主,而中国人则以脑卒中为主。在欧美国家全因死亡原因调查中发现,心血管疾病是第一位致死性因素,癌症第二位。而在我国则不同,脑卒中第一,癌症第二,心血管疾病第三。所有的研究都发现,在安全范围内血压越低,脑卒中发生率越低。所以,我认为我们中国人降到120-130/80-85是合适的,——虽然 指南建议仍为140/90。
晓丽:能否请您总结一下,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徐岩: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并不明,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如果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那么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极为有益的。首先是控制好危险因素,也就是高血压患者达标降压,在我国血压应该降得更低。第二血脂异常患者要达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患者应该相对宽松地控制血糖。同时建议肥胖的病人要减肥,那么所有的人应该戒烟。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相对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规律性运动尤其是晚上餐后散步,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是非常有利的。我想,大概这样也就足够了。但是实际上,我国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在我国多数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血压和血脂控制均不重视,这是我国心脑血管病预防的最大障碍。
晓丽: 感谢徐岩教授的精彩介绍!各位网友,大家好!对徐岩教授的采访就到此结束了。谢谢收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