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岛并不神秘
——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原书记宋兆海
《晓丽访谈》栏目主持人 魏晓丽
魏晓丽: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安徽是个好地方网《晓丽访谈》栏目主持人魏晓丽,现在的时间是2025年1月12日上午9点 30分。接下来,我将在本网录播中心采访长期在安徽工作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党委原书记宋兆海。敬请关注。
宋书记好!
宋兆海:主持人好!
魏晓丽:你们科学院工作人员多年生活、工作在“科学岛”上。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人而言,“你们”和“科学岛”一样,是非常神秘的。能否请您给我们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谈谈“你们”和“科学岛”的故事呢?
宋兆海:好!其实科学岛並不神祕。下面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科学岛的发展历程。
科学岛,座落于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三面环水,风光秀丽。面积2.65平方公里。科学岛是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地。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 国务院在全国科技战略布局中专门作出了关于在合肥“建设一个以基础科学和新兴技术科学为主的综合科研基地”的重要决策。这,成为我们科学岛人的初心和宗旨。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合肥分院成立 。岛上的科研机构在原有安光所一家的基础上,先后建起了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及智能机械研究所。在短短的四五年里,全国各地各类科技人才慕名而来,岛上人气旺盛起来, 环境面貌迅速改变,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扩大。
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到岛上视察,亲笔题写了“科学岛”。科学岛逐渐成为江淮大地上名闻海内外的东方科学明珠。
2001年5月,中科院党组在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的高潮中作出重要决定:将原合肥分院、等离子所、安光所、固体所及智能所取消法人地位,整合成一个新的科研事业法人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合肥研究院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研究所,还有分院的整合,是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规模较大、难度较大、 意义深远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实践,是“凤凰涅磐”式的新生。
科研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突破了旧有科技生产关系的“桎梏”,给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给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联合培养人才以及科技资源共享等,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活动舞台。科学岛的科研机构已由原来的四个发展成为十多个。
魏晓丽:请您谈谈主要成果,如何?
宋兆海:好的。我们的成果很多,鉴于这个节目的访谈时间有限制,我只能忍痛割爱略讲一二了:
——2022年4月4日,ITER官网报道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实现了1056秒稳态高温等离子体运行这一重要进展,创下了长脉冲运行的世界记录。EAST装置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千秒级脉冲长度运行的托卡马克装置。2023年4月12日,EAST又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約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新的世界纪录。并于13日又成功实现重复。
——2022年8月12日,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再攀“科技高峰”:其混合磁体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注,地球磁场强度约为0.25-0.65高斯)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强稳态磁场。2024年9月22日島上强磁场中心自已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打破美国2017年垄断至今的41.4万高斯的世界纪录。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国家和中科院的重大决策,是时代赋于科学岛人的历史使命,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科学岛人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抢占当代科技制髙点。努力遵循当代科技发展规律,构建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模式,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的源头活水。这是几代科学岛人的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流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将呈现在世界的东方!
魏晓丽:可否请您谈谈你们在科技强省方面,为安徽做出哪些贡献呢?
宋兆海:合肥研究院按照中科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自觉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研究院成立以来已有500多项科技成果与企业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合肥研究院积极参与并努力推进合肥首个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的建设。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访问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时对中科院路甬祥院长提出,“能否将科学岛建设成像新西伯利亚那样的科学城。”安徽省与中科院共同提出了构建合肥科学城的设想。不久科技部正式批准合肥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合肥研究院与中国科技大学一起积极发挥作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从功能定位、设计理念、整体布局、建设规划、发展目标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规划和筹建工作。现在,首批建设的7个重点项目中已基本完工。合肥研究院与省、市共建的安徽循环经济工程院作为示范区首个建设项目已投入良好运行。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应安徽等地要求,自2002 年以来,研究院已先后选派了五批科技副职计40多人次。这些科技副职是经过认真遴选,来自科研和管理一线的骨干。他们分别担任省辖市科技副市长、大型企业副总、国家级开发区副主任等职务。研究院受科学院委托,承担具体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科技副职更好地推动科技与地方经济结合。这些科技副职带去新的实用技术、新的观念、新思维方式和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腔热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他们发挥了“宣传队、播种机、催化剂”的作用,架起了科技与地方经济合作的“桥梁”,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2003年合肥研究院科技副职团队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科技副职优秀团队”称号。
魏晓丽: 各位网友,大家好!听了宋书记的一番介绍,觉得“科学岛”并不神秘了吧。好,对宋书记的采访就到此结束了。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