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24小时新闻阅读排行
热点资讯
  • 《晓丽访谈》召开新年座...

    《晓丽访谈》召开新年座谈会安徽是个好地方网2025...


视频鉴赏

图文鉴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访 >
晓丽访谈:访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家范和生
发布日期:2024-12-20  文章来源:   作者: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QQ图片范2

与“社会学家”谈“社会”

——访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家范和生

        晓丽访谈栏目主持人 魏晓丽

 

魏晓丽: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安徽是个好地方网《晓丽访谈》栏目主持人魏晓丽,现在的时间是20241220日下午2 30分。接下来,我将在本网录播中心采访安徽学界成功人士、社会学家、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范和生。敬请关注。

范教授好!

范和生:主持人好!

魏晓丽:您是社会学家,能否请您简要谈谈何谓社会,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常识,好吗?

范和生:(笑)好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社会”这一概念有两种理解:一种把他理解为“地方”之意,如美国社会、日本社会、法国社会,等等;第二种把他理解为“人群”之意,如农民社会、工人社会、学生社会,等等。但这两种理解也都有问题,因为有了“地方”并不等于有了“社会”,比如无人居住的荒岛、沙漠就不能称作社会;同样,只有“人群”也不能称作“社会”,比如一起候车的“人群”就不能称作“社会”。

魏晓丽:这是社会上普通人对“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范和生:(笑)是的。

魏晓丽:请问社会学家对此又是怎么看得呢?

范和生:社会学家一般对社会有三种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即把个人的集合看成社会;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一种交互动作的过程,是超脱于个人之上的独立实体;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魏晓丽:(笑)受教受教了。我能否大胆地向您提个问题?

范和生:(笑)请讲。

魏晓丽:(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请问马克思是否关注过“社会”这一概念呢?

范和生:关注过。不仅如此,而且马克思对“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独特的。他对社会有两个著名的规定:一是“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终究都是交互作用的产物”;二是“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了社会关系,构成了所谓的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魏晓丽:(笑)哎呀,听您一席话,使我更加明白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深意。

范和生:(笑)过奖过奖了。

魏晓丽:刚才您介绍了,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接下来,可否请您简要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呢?比如是个人决定社会,还是社会决定个人呢?

范和生:如果说是个人决定社会,那么,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整体就是由个人决定的,而实际上社会整体的存在是不依各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说,抓住了个人并不能完全抓住社会整体。如果说,是社会决定个人,那么,离开了一个个具体的人,社会又在哪里呢?

魏晓丽:是的,在哪里呢?

范和生:社会唯名论认为,离开个人就谈不上什么社会,社会的运动是由一个个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是许多具有共同心理的个人的集合。因此,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而已,真正的实体是个人。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等同于自然事物的客体,是不依赖个人而存在的,全体性的社会是先于个别的人而成立的,并且规定了个人的存在。社会本身就是一种交互动作的客观过程,而不是代表许多个人的总和。

魏晓丽:(笑)两派的观点明显不同啊?

范和生:是的。两派观点各有自己的真理性,也各有自己的片面性。

魏晓丽:那么,我们该怎样分析这两派的观点呢,马克思对此又是怎么看得呢?

范和生:(笑)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是一个客观存在,有整体规律,也承认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但马克思主义既不认为是个人决定社会,也不认为是社会决定个人。

魏晓丽:(笑)那他到底是怎样认为的呢?

范和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和社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伴而生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同时产生的——离开了个人、离开了社会,就既没有个人也没有社会。

魏晓丽:由于时间关系,范教授,咱们这次的互动就只能到此结束了。

范和生:(笑)好的好的,主持人辛苦了!

魏晓丽:客气客气了,您辛苦了!

尊敬的各位网友,这期节目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各位的收听收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