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之路越走越宽
民生实事惠及面广、关注度高,事关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补齐“民生短板”的速度越来越快,惠民生的道路也越走越宽,人民的物质、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民生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仍需扣紧“民心”这一关键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民生不仅体现在群众的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生活保障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被纳入民生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它还体现在更好的教育条件、更高的医疗服务水平、更佳的养老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老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适应这些新需求新变化,必须从“民心”出发,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
民生改善工作面广量大,一件小事都关乎着千千万万群众的福祉。办好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需要找准政策发力点,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方面入手,解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难。另一方面,则需广大领导干部抛弃好大喜功的政绩观,沉下心来认真梳理问题、补短板、强弱项,谋长远。
民生改善没有捷径可走,任何一件民生小事乘以14亿人口都是巨大的挑战。能否看到群众身边的“小事”,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说也检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情怀与能力。改善民生的口号从来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努力,方能落到实处。要想把民生改善工作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们还得把初心融入民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洪放)
安全饮水 保障健康
“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日前,记者来到濉溪县韩村镇大殷村采访时,村里的脱贫户老杨打开自家厨房内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而出。
大殷村是贫困村,也属于氟超标村。长期以来,当地村民使用的都是自压井井水。随着濉溪县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程的全力推进,大殷村村民在2020年6月用上了来自30公里外徐楼水厂的自来水。
“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全部达到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濉溪县农水局局长张平说。
据介绍,濉溪县共有115个氟超标村40.67万氟超标人口。 2019年底,该县已完成81个行政村28.17万人的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程。今年以来,该县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在6月10日前全面完成了剩余34个行政村12.5万人饮水型氟超标改水任务。
“围绕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新建谢店水厂、张圩水厂以及五沟水厂改扩建、临涣水厂管网延伸、‘三供一业’供水工程管网延伸等5项工程来解决。 ”濉溪县农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厂区优美、设施现代化……走进新建成的四铺镇张圩水厂,记者注意到,在四铺镇张圩水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上,8个取水泵的情况一览无余。屏幕的右下角,“水质在线监测”实时显示着水质情况。水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水厂建有8眼水源井,解决了15个行政村9万余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针对农村水厂运行管理模式混乱问题,濉溪县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要求,成立濉溪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县农村饮用水运行管理工作。
走进濉溪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二楼的监控大厅,“安全方便普惠长效”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我们的目标是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该公司负责人说,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该公司可对各乡镇水厂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一旦水厂运行出了故障,我们在这里可以随时安排人处理。
随着相关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该县各氟超标村已经全部通水。此外,该县在县政府网站对农村饮水工程“三个责任”进行公示,设立饮水监督电话和电子信箱,及时处置来信来电反映情况;县委督查考核办不间断督查,强化对督查结果的通报和成果运用,及时解决农饮水工作中发现的农饮水工程建设及管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