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24小时新闻阅读排行
热点资讯
  •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

    魏晓丽代表网站看望部分编委安徽是个好地方网12月2...


视频鉴赏

图文鉴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聚焦 >
梁斌及夫人高秀淑:筑牢孝道传承链
发布日期:2020-04-10  文章来源:   作者:安徽是个好地方网  

筑牢孝道传承链

——“以孝治家”活动网络效应随想

《安徽工人日报》原总编辑 梁 斌

《安徽日报》原政治部副主任 高秀淑
 

  自2015年始,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孝治家”活动,并于近年一跃成为全国示范单位之一。他们将传统孝道升华为像孝敬父母那样服务于社区群众,运用“以孝治家大食堂”、“以孝治家社区书院”、“以孝治家健康家园”三招,为社区百姓排忧解难送温暖,弘扬了新时代的社区孝道。而这样一个响当当的社区孝道典型,似乎“躲进深闺人未识”。只是近三个月来,“‘安徽是个好地方’微信平台”和“安徽是个好地方网”,就此接连发表专访和评论30多篇,才使这个典型一时间形成了浓浓的网络效应。

  细看这些评论文章的作者,皆是新闻界、学界的知名人士。一个社区的“以孝治家”活动,何以会引起他们的执着关注而形成如此可观的网络舆论效应呢?根本原因是,孝道在当今时代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而孝道这一中华民族传承的文化链条曾受到破坏,发生断裂。时代呼唤修补、筑牢这一孝道传承链。

  孝为善之先,德之本,天之经,地之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宝贵基因和强力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这个最小单位和睦了,家风纯正了,社会才能和谐,民族才有凝聚力,国家才能稳定富强。可是十年“文革”中,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把阶级分析和传统孝道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视孝道为封建余毒,大加批判,从而颠覆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使得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道德滑坡,社会风气受到破坏。“文革”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衍生的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同样腐蚀着孝道传承链。当下,辱骂、遗弃父母者有之,视宠物为宝贝、老人为累赘者有之,啃老族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早已忘记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人民是主人、自己是公仆的道理,大肆敛财,搜刮百姓,沦为罪人。这一切都与孝道传承链不牢相关联。

  我国已迈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如何将曾经断裂的孝道传承链修葺、筑牢呢?如何把传统孝道注入新的内涵,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文化价值观呢?

  这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协同作战,方能取得好成效。就以明光路街道这一活动来说,他是在全国以孝治家领导小组领导下试点的,社区党政教企紧密配合,才得以扎实开展起来。当然,对那些不肖子孙、欺民贪腐者,应依法严惩,绝不姑息。但是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些丑恶社会现象,还必须进行孝文化传统美德和公仆观、权力观的教育。学校在孝文化培育中尤为重要。教者,“孝”、“文”也。不妨从小学开始就把传统国学《孝经》、《弟子规》等经典纳入教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施教于学生,使孝文化牢牢扎根于青少年心中。同样,在这一筑链工程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是传播孝文化的重要阵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们期待着更多的媒体参与报道明光路街道“以孝治家”活动,彰显这一典型引路的舆论正能量。

  家风正,社风清,国风劲。让我们携手筑牢孝道传承链。

  梁久朝简介

  梁久朝,笔名梁斌,男,汉族,1940年生,安徽宿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同年分配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任编辑、农村组长、《农村周报》负责人。1985年调任《安徽工人报》(后更名为《安徽工人日报》)总编辑直至2000年退休。1993年被评聘为高级编辑。先后担任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人报刊协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新闻职称高评委等社会职务。

  在近40年的新闻生涯中,撰写了大量新闻及诗词作品。1979年在安徽省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广播宣传,被听众来信誉为人民广播“三十年来第一声“。1991年参与江泽民同志题写片名的十集电视系列片《大浪丰碑》的策划并任总撰稿。所采编的稿件先后有40多篇分获省以上新闻奖,所撰《通讯的文学性》由《新闻业务》发表后被收入1985年《中国新闻年鉴》,所著《心花一瓣》1999年由南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高秀淑简介

  高秀淑 ,1964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政教系,后分配到安徽日报社工作。多年来从事政治领域的报道。曾任编辑、主任编辑、政治部副主任、高级记者组副组长等职。

  所采写作品曾获全省新闻一等奖、全国新闻三等奖。